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分離自骨盆痛患者機體中的一種特殊細菌或能有效促進免疫療法治療前列腺癌患者。文章中,研究者闡明了這種特殊細菌如何直接到達前列腺組織并且誘導低水平的炎癥,促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發(fā)揮抗癌療效。
圖片來源: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研究者Jonathan Anker說道,這是我們見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能增強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治療前列腺癌的方法之一,在美國,前列腺癌是誘發(fā)男性因癌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但能夠調節(jié)機體免疫系統(tǒng)攻擊癌癥的特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常常會失去抗癌作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治療其它多種癌癥上能夠發(fā)揮一定的臨床治療效益,比如黑色素瘤、肺癌等,但由于缺失免疫活性,因此其并不能成功治療前列腺癌。
然而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卻發(fā)現(xiàn),一種特殊的細菌或能幫助影響免疫療法在治療前列腺癌上的免疫活性。醫(yī)學博士Sarki Abdulkadir指出,我們調查了這種特殊的細菌在良性前列腺疼痛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隨后研究者從患者機體中分離到了這種目標細菌—大腸桿菌,研究者將其命名為CP1,其能夠被前列腺所吸引,并像導彈一樣靶向作用前列腺癌,誘發(fā)輕微的炎癥和疼痛,隨后研究者將CP1轉移到了多種小鼠模型中,結果發(fā)現(xiàn),CP1能直接進入前列腺組織中發(fā)揮作用。
研究者表示,在前列腺中或許有介導CP1發(fā)揮作用的受體,但我們并不清楚驅動前列腺癌吸引CP1的分子機制,CP1或能發(fā)動前列腺中的免疫活性,從本質上來重編程前列腺微環(huán)境使其轉化成為便于免疫檢查點療法發(fā)揮作用的環(huán)境。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后,研究者發(fā)現(xiàn),將CP1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PD-1)結合后或能使得前列腺癌小鼠的總體存活期中位數(shù)增加一倍,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列腺癌中免疫活性的有益增加。
上述組合似乎能對免疫原性細胞死亡產(chǎn)生一定效應,而且還能將T細胞比率改變成為一種更具免疫激活特性的形式,這樣就能促進所有類型的原始免疫細胞更加具有活性。通過產(chǎn)生免疫活性來增加免疫療法的有效性或許并不是一個新方法,而且研究人員也很少發(fā)現(xiàn)能有一種分子或化合物來通過一系列手段增加免疫活性,此外,本文研究中研究者還闡明了組織特異性的微生物如何幫助全面提高免疫療法的作用效果,而并不僅僅針對前列腺癌。
最后研究者Anker說道,如何讓這些有效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在一些并不敏感的癌癥類型中發(fā)揮有效作用呢?我認為應該設定特殊的藍圖來幫助我們從其它組織中分離出特殊細菌,并且尋找到能真正發(fā)揮作用的類似于CP1的細菌。
原始出處:
Jonathan F. Anker, Anum F. Naseem, Hanlin Mok, et al. Multi-faceted immunomodulatory and tissue-tropic clinical bacterial isolate potentiates prostate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DOI: 10.1038/s41467-018-03900-x
原題:Nat Commun:罕見細菌或能增強免疫療法治療前列腺癌的效果
轉自:生物谷